走进工程
随着学校加强教学督导、做好学生评教、落实听课制度、用好在线评教四个措施“四管齐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工作全面落实。在教风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学生的学风必须要同步提升,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学风提升的关键在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承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任的学生管理系统,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良好习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非智力因素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习惯,因此,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良好习惯的内容并督促学生坚持
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会明确良好习惯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在纪律层面、学习层面、生活层面、行为礼仪层面应该养成哪些习惯,如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国家法律;养成课堂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注重仪表礼仪和与人交往的社交礼仪,维持良好社交关系等。辅导员、班主任在引导学生知道良好习惯内容的同时,还要采取措施监督学生坚持直至习惯成自然。
三、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榜样作用
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各社团、各班级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首先要通过团委青马工程、校党校初级班和高级班以及各级各类讲座和座谈会引导学生干部养成良好习惯,着力打造和树立模范典型;其次要求这些学生骨干在学习、学生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发挥带头作用,带领身边同学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四、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
“教书育人”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从学生入校直到毕业,学校全体老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自觉承担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在校三年,老师们要从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原则教起,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教会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要在心中建立起奖惩机制,学生做得好的要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坚持的信心和决心;学生做得不好的要及时指出,并监督修正。特别是学校目前推行学生评教,辅导员、班主任要引导同学客观、公正、理智地评教,认识到评教会促进教风改进,最后受益的是学生本人;如果任课教师耽心学生评教打低分而不给学生指出错误,这样做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要特别关心和帮助后进、困难学生
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自律意识相对较弱,困难学生比较缺乏自信心,这时候就需要鼓励积极上进的同学帮扶后进的同学。班级需要把学校规定转化为具有班级特色和有约束的班级公约,甚至可以明确班干部“一对一”帮扶,或者明确同宿舍同学帮扶,让班级形成互帮互助氛围,让后进同学、学习困难、家庭困难同学感受同学理解支持,逐步树立自信心,获取进步的动力,这有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全体老师要有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坚信学生会因为我们付出的努力而收获成长的力量。学生成长成才是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证明,也必将对我校建设优质高职院校产生良好的作用。
(责编:刘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