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工程
大学理念是大学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大学发展壮大的精神引领。教风和学风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对大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教风和学风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学风与教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学风、教风集中体现了大学师生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是衡量大学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风广义上指一所大学的风气,狭义上指学生学习风气,是一所大学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表现,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直接反映。良好的学风,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在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风是教师的教学风气、学术氛围,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显然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学风与教风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二、教风与学风相互促进,交替提升
教风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要形成好的学风,教师应首先形成良好的教风,即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文化底蕴,时刻保持以身立教,关爱学生,奉献学生的服务精神,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成长的表率、人生的楷模,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大讨论活动目的就在于使教职工正确认识“四管齐下,提升教学质量”举措的重要意图。一是督促每位教师树立并提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二是严格执行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履职能力;三是落实与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全新模式赛课活动建立教师间的公平竞争机制和新绩效分配方案,督促教师在提前下课、课前准备不充分、重教不重管等问题的基础上,想新招、出重拳,着重解决学生出勤率低的问题、整治学生迟到早退现象、消除教室“分区休息”与“手机控”现象、严肃课堂纪律等,最终形成一种优良的教风,从而营造教师乐教、学生好学的良好课堂氛围,形成勤奋善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让教风、学风交替提升。
三、教风与学风同保质量,共提质量
教师应切实担当起《教师法》赋予的责任,时刻保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身作则的职业操守,加强对学生全面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专业魅力和知识魅力吸引、影响、感化学生,把教学工作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把讲台当作实现自己教育理念的舞台,潜心教书育人,永远保持教书育人本色。
教师必须保证教学工作“六认真一规范”不走样,切实做好授课前学生的有效组织和授课中课堂的管理工作,提前备课、候课,准时上课,按时下课;课程以及章节开始时都必须进行说课,以期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信息工程学院将以“提高教学质量”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全院上下形成一盘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师德师风教育,充分发挥学院三支队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重拾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通过“督教风,促学风”活动,全力提升学院教学质量。
(责编:刘洪梅)
上一篇:【质量大家谈】地测党总支书记张海珍:找准问题症结,夯实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