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青春风采

工程星故事
发布时间: 2019-06-26 11:08 作者: 点击率:

工程星故事

2018年,工小程联合Lemon校园新闻工作室,在校园网、华龙网等平台推出了大型采访栏目《工程“星”故事》。栏目推出以来,讲述了18位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星”故事,TA中有大工程教职工、学子,还有优秀校友。每一段温暖、感人、励志的故事背后,无不烙印着大工程人历久弥新的乌金情怀!

工小程首先讲述的,是大工程学子们的精彩“星”故事!

 

胡可力:

地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大三学生,重庆飞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培训事业部工作人员,20188月,考取AOPA证,成为一名无人机持证机长。

胡可力第一次接触无人机是在大学课堂上,“当时学院开设了摄影测量课程,教同学们运用无人机。第一次接触,我就对无人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看好无人机市场,去年8月,胡可力考了AOPA证,成为一名无人机持证机长。为了考证,胡可力封闭培训了20天,“这两本书,你考我里面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我都能说出来。”胡可力说,当时看书真的有一种看疯了的感觉,“很焦心,每天翻书,20天几乎都没有休息过,朋友叫出去玩都是拒绝,每天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学习。”

如今,他自己注册了一个公司,“我的志向不在于找一份工作,我还准备自己开公司,在无人机飞行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胡可力正在操纵无人机


唐代玉:

囊括会计技能竞赛大满贯的“女汉子”唐代玉

财贸学院会计168班在读学生,相继囊括第十一届“新道杯”会计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二等奖......

翻开唐代玉的简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荣誉,她拿奖拿到手软,一步一步活出了别人眼中“羡慕的样子”,但她说“别人可能只看到我的成绩,但是很少知道我背后的努力”。她的“星”故事,咱们一起来了解下:

第一次参加会计比赛时,由于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都达不到要求,唐代玉并没有得到身边朋友的支持,但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但她知道自身的打字速度和小键盘录入速度不够,就牺牲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练习。为此,她一遍遍查阅资料,寻找提高速度的办法,并且在练习的时候强行控制自己的指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速度已不是问题。

大学三年,她相继囊括第十一届“新道杯”会计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二等奖、2018年第一届全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技能大赛初赛一等奖...,可谓是在会计技能竞赛中斩获大满贯。

 

唐代玉(左二)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留影

 

康昕

连续三年专业成绩第一的“学霸女神”

建筑工程学院造价162班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创新竞赛二等奖。

她从不轻言放弃,凭借着自身的自律与勤奋,连续三年专业成绩保持第一。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她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院纪检部部长、辅导员助理等职务,工作中尽职尽责。她就是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康昕。她的”星“故事,工小程为你讲述:

她连续三年学习成绩保持专业第一。为了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创新竞赛,每天,她早早来到工作室进行竞赛培训,为打好基础开启了“疯狂自学”的模式,每天以电脑为伴,奔波在寝室、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上,早上按照正常上课时间去工作室,中午去食堂草草地吃个午饭便又急匆匆地赶回工作室,晚上如果手里的案例还未分析透彻,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最终,康昕所在团队荣获二等奖。

康昕对自己选择的事情总会坚持到底。大二去做扮演人偶的兼职,夏天在人偶服里被闷得汗流浃背,背上还得背着一个为人偶服充电的大电池,在人潮拥挤的街道里来来回回走了一天。康昕说,自己当时很想放弃,最终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康昕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解答疑惑


讲述完繁星璀璨的大工程学子“星”故事,接下来,就要讲述大工程群英荟萃的老师们的“星”故事了。


李天和:

打造王牌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市级名师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全球赛事直播即时足球比分篮球比分体育投注《GPS测量技术》负责人,2018年获“重庆市名师奖”荣誉表彰。

 

李天和


李天和教授作为市级名师,从事“测绘”工作三十余载,不仅是王牌专业负责人,也是国家级团队带头人。他是如何加持的呢?接下来,为你讲述李天和教授的“星”故事。

在教学中,他注重因材施教,将测绘工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广受好评;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他带领的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作为课程负责人,他主导的《GPS测量技术》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全球赛事直播即时足球比分篮球比分体育投注,并入选全国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

不过,除了王牌专业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加持,他还是市级名师。学生们评价说,“天和老师有丰富的生产现场工作经验,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灵活多样,我很喜欢上他的课,教学效果好。”“李老师经常到我们教室、宿舍,和我们谈心、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他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课堂上是我们学业的导师,生活中又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为我们有这样一位教学名师而幸运和骄傲”。

作为市级名师的李天和教授,他的授课广受学生好评


王洁:

重回课堂潜心育人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4年毕业于大工程矿山机械专业,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正高级工程师、重庆天巨承公司董事长,现任职机械工程学院,主要教授机械设计相关课程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

王洁从大工程毕业后,被分配到天府矿务局从事机电区技术工作,这是他真正意义上与煤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来,他创办重庆天巨承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如今,他重新登上三尺讲台,将半生所学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接下来,为你讲述王洁的“星”故事:

毕业后,王洁被分配到天府矿务局磨心坡煤矿从事机电区技术工作。不久,他创办了重庆天巨承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最让他自豪的是,天巨承参与了国家煤矿机械安全标准制订。所谓“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天巨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了“产品—品牌—标准”的三级跳。

如今,王洁又回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课堂。除去专业课程,他还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他认为,不仅要从创新意识、拓宽思路等方面为学生传授经验,更要让教师的教学成果嫁接到企业当中,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双赢格局。


如今,王洁又回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课堂


翁华英:

熟记1600位学生名字的知心小姐姐

原公寓科辅导员,现任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工作辅导员,2018年获全国高校“最美公寓人提名奖”。

翁华英是工小程主持“工程星故事”栏目以来,采访报道的首位工程之“星”。她被小伙伴们称为知心“小姐姐”。她的“星”故事,咱们一起来了解下:

担任公寓科辅导员时,翁华英每天至少两次穿梭于几百个寝室,上午检查,下午复查,对她“有情绪”的寝室,翁华英特意增加去的频率,不厌其烦的温柔提醒、适时鼓励、亲切关怀,同学们的“投诉”也总是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为了更好为学生服务,翁华英查询了公寓1600名同学的课程表,并烂熟于心,以便随时提醒上课的同学注意时间,劝导无课的同学去图书馆自习。被小伙伴们称为高颜值、高学历的“知心小姐姐”。

 

翁华英正在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大工程68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工培养了宛若繁星的校友,如今,TA们散落在天涯。我们选择了两位校友的“星”故事与小伙伴们分享:


田洪:

救援现场的“逆行者”

大工程78级采煤72班学生, 现任广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局长。

1981年毕业的田洪学长从事煤矿安全工作至今38年,长期致力于救援安全工作的他就像是矿井一线工作的“安心丸”,也是救援现场的“逆行者”。接下来,工小程为你讲述田洪学长的“星”故事:

“人家往外跑,我们往里冲。”18岁的田洪一毕业便成为了救护队的一员,主要负责处理事故,救援被困工人,为矿井一线安全工作保驾护航,遇到矿井事故,更是冲锋在救援前线,逆向而行。

经历了大大小小救援工作的田洪一直“战”据矿井一线,谈及印象最深的一次,他坦言,“每一次都至今难忘。”对于田洪而言,救援抢险工作就是一种责任,无论是高强度抢险半天还是数天,无论是全部解救成功还是救出少数人,他从不放弃,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

谈及为何有坚定的决心坚守自己的岗位。他说,母校的培养在增长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让他懂得自身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救援现场的“逆行者”,田洪学长将救援抢险工作看成一种责任

 

龚敏:

为城市做“微创腹腔手术”的博士生导师

大工程81级井建专业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建研究室,主要从事爆破实验工作。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龚敏学长作为工程爆破专家,曾负责渝中连接隧道爆破的技术攻关,让小伙伴在车水马龙中行走感受不到地下的爆破,那他是如何走上在城市地下做“微创腹腔手术”之路的呢?接下来,为你讲述龚敏学长的“星”故事:

1981年,龚敏学长考入大工程,选择了井建专业。说起自己的科研之路,他还经常想起当年的班主任高斌老师。“高老师是一个工作严谨、做事细致的人,他也是我成长的引路人。”龚敏学长坦言,也正是恩师的教育和大工程的培养,才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那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技术的精髓,大工程在课程设置上下足了工夫。“尽管我们那时只是中专学校,但我们基础课教学使用的完全是一线大学教材。”

不仅如此,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别在重庆南桐、四川内江、湖南耒阳三地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每次实习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自己带行李,打着铺盖卷长住工地或矿区,即使去省外也是如此。”但龚敏学长从不抱怨,在他心里,想成才就要肯吃苦。

龚敏学长坦言,正是恩师的教育和大工程的培养,才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本期工程“星”故事工小程就讲述到这里,期待有更多的小伙伴、校友和老师们把你们的故事线索发送给工小程,下一期工程“星”故事,最闪亮的那颗“星”,或许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