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大家谈

【质量大家谈】副校长陈真:优质课 贵求“活”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8-04-09 12:58 点击数量:

2018年3月,学校正式实施和推进提升教学质量的相关举措,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关键在于教师能够上好课,上出优质课。一位教育家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就是教师上出一堂优质课的具体体现,那么,教师该如何将课教“活”呢?

追求活泼活络的教学形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风格不同的教学也会上出不同的风采。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等实际,追求活泼而活络(灵活通达,不固定,不拘泥)的教学形式:可以是问题的串联式、分组讨论式,也可以是前后比照式、寻疑质理式,还可以是时下最流行的点拨式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任何一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上演“独角戏”,学生无动于衷,而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要追求活泼活络的教学形式,我们应设法在教室内创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这种气氛渲染的目的,是尽快泯灭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和人伦差异,为活泼而活络的教学创设一种无拘束、无畏缩、畅说欲言、敢于争鸣、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

寻求活龙活现的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建立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上出一堂优质课,教师要在上好实践课的基础上活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信息化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多样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虎添翼,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活龙活现”。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切忌在使用过程中放大它的作用,从而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和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经验的差异,不是最新先进的就是最好的,恰当适宜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审美和乐趣,增强教学的陶冶功能和知识的转化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活龙活现。

力求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活学活用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境界,创新发明是活学活用的终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上狠下功夫。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在把知识教“活”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学从以简驭繁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把知识用“活”。

教师在课堂上的如下表现,有助于学生的活学活用:

一是“独到”。教师的“独到”是学生活学活用的先导。教师对教材常常有真知灼见,能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做人之所未做。二是“广博”。教师的“广博”是学生活学活用的催化剂。教师不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也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在课堂上使学生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秀丽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而登临泛舟、广采醇酿。三是“启示”。教师的启示是学生活学活用的温床。富有灵性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抛砖引玉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灿烂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总之,教师上好课,上出优质课,贵在求“活”,这既是学生技能掌握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当然,课堂“活”,并非是毫无根据、漫无边际,还必须遵循一条不变的原则:活而有序,活而增益。

上一篇:【质量大家谈】教学党总支教务党支部开展“质量大家谈”主题研讨会
下一篇:【质量大家谈】党委副书记孙天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着力提升学生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