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名师、大师、学生“同台”讲授返校复学思政第一课 马院创优思政“三课堂”增强学生获得感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05-25 17:33 点击数量:

5月25日,我校大一学生迎来返校复学的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吸引学生,上好返校复学的第一堂思政课,推进思政课 “六创优”?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策划、筹备,推出“打造思政‘三课堂’”创新举措,力争将思政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坎里。

邀请“名师”指导   备好返校思政第一课

5月20日,返校复课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重庆师范大学思政教学名师兰桂萍到校作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

兰桂萍老师以“改造我们的课堂”为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对如何打造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活力热度的思政新课堂进行专题讲座。随后,她以“弘扬中国精神”为题,做现场示范教学,带领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兰桂萍老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设计,为思政课教师展示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为思政课教学团队奏响接下来“两部曲”启发了思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思政“名师课堂”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重庆师范大学思政教学名师兰桂萍到校作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


遴选“大师”助力   上好弘扬工匠精神第一课

在智能制造学院思政第一课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课团队负责人葛鑫,邀请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专家游青山,走进一体化实训基地,共同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生讲授了“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职业道德”专题思政课。

两位老师以刘泽明母女两代人战“疫”的故事为切入点,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与学生讨论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的论述,引导学子们树立新时代职业道德。

游青山老师作为从企业引进的专业老师,引导学子们对“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进行讨论,并以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为例,阐述了具备工匠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他还分享了自己成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奋斗历程。他在结语时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不管我们是在学习技能,还是今后走向岗位,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事业与祖国大业紧密相连,秉承工匠精神,带着使命感和家国情怀,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思政“大师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课团队负责人葛鑫邀请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专家游青山同上思政课


挑选“明星学生”参与   讲好成长追梦第一课

在思政课教师李军民的课堂上,前段时间“登上”学习强国平台的“明星”、财经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赵亚莉走上了讲台,以“读回信觅榜样 复学话担当”为题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振兴家乡的追梦故事。

有梦想更要有实力。来自重庆武隆区的赵亚莉,在进入我校读大学之前,已经考取旅游资格证,成为带过百人大团的导游。在学校学习时,她不仅静下心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抓住每一个实践机会提升自己。带着让家乡走上脱贫致富路的梦想,赵雅莉在课堂上分享了她在疫情期间的故事。

“国家对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找准了实现梦想的方向,那就是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我们村脱贫致富”赵雅莉在课堂上说道。今年疫情期间,赵亚莉找到村支书调研了家乡的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还加入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为留守儿童送去免费送教服务。她还投入到了“村庄清洁行动”中,为擘画美丽家乡尽绵薄之力。最后赵亚莉还分享了她的未来计划:“未来我还要报考中级茶艺师证,继续完善我们中岭村旅游的导游词。我觉得我的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我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用自己的方式为实现带游客回家促进乡村振兴而努力。”

赵亚莉的分享“明星”效应彰显,身边的榜样让同学们很受鼓舞。同学们表示:赵亚莉同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也可以是用心去爱生育自己、养育自己的热土,用青春和智慧、行动和担当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我们应该以赵亚莉同学为榜样,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思政“学生课堂”

财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赵亚莉在思政课上讲述自己的追梦故事

据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介绍,“在学生返校复学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思政‘三课堂’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旨在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衔接过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探索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创优模式,希望通过讲好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涵养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在平凡之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不平凡的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摄影:冯焰勇 马学茸/责编:冯焰勇 刘洪梅)

上一篇:【综合新闻】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到访我校交流审计工作经验
下一篇:【综合新闻】2020年中高职贯通培养毕业生工作协调会在我校召开